加强非公企业党建 助推非公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10 15:27:04 新闻来源:本站编辑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 助推非公经济发展
——安定区“四抓”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安定区主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遇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引领作用,聚焦脱贫攻坚,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措施,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做到党企目标同向、互促共赢,为非公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是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激发非公企业党建活力。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龙头任务,紧密结合全区非公企业实际,将非公企业党建、学习教育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从严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学”方面,以增强党员意识为重点,创新学习载体,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在做好集中学习、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规定动作的同时,广泛开展知识竞赛、岗位大比武等活动,不断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党员微信群,及时推送学习内容,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在“做”方面,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争创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的党组织,争做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党员,不断深化党员责任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三岗联创”活动,推广党员突击队、金点子等有效做法,引导党员职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改”方面,广泛征求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困难问题,实行销号整改,有效解决部分党组织活动开展不经常、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二是抓“两个覆盖”,夯实非公企业党建基础。坚持把推进“两个覆盖”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为突破口,聚焦“抓早、抓小、抓难”,做到应建必建、能建快建。“抓早”,即对新设立的企业,同步采集信息,同步谋划推动组建党组织;“抓小”,即对分散的小微企业,采取片区联建、龙头企业带建等方式实现组织覆盖,依托党建工作指导站,把零散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抓难”,即对具备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通过领导挂点联系、党建工作指导员上门指导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并统筹推进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建设。按照“五个清”的要求,对全区非公有制企业逐户进行排查摸底,对3412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运行情况、职工队伍情况、党员队伍情况、出资人情况、未建立党组织原因等建立台帐,对存在的问题实行销号整改。全面推行以“业主职工同心、各类组织同力、工作目标同向”为内容的“同心圆”活动,依托重点企业,建立巉口片区、循环经济园区、南川片区、西川片区四个“同心圆”区域,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提升中心企业示范引领能力和水平,激发周边企业“比、学、赶、超”工作氛围,形成培育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示范效应。区委研究成立非公企业党工委,在非公企业中设立党委7个,建立党支部407个,发展党员1947名,党组织覆盖企业979户,覆盖率达到36.3%。同时,对新组建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明确专人联系指导,确保党组织活动能开展、作用能发挥;对建立时间较长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优化组织设置、增强组织活力上下功夫,确保党组织作用持续发挥。
三是抓有机融合,推动非公企业快速发展。坚持把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不断让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双赢格局。强化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转变发展方式、健全服务体系,先后制订一整套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实现政治属性与服务功能相统一。全面清理涉及非公企业收费项目,做到企业注册登记零收费。放宽准入条件,放宽经营场所限制,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重点支持物流商贸、电子商务和马铃薯、草牧等产业发展,协调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结算、融资、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便利服务。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4569户,新增注册资金172亿元,主体总数达到24864户,上缴税收4.7亿元,新增就业人员1.15万人,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企业72户。积极扶持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推荐落实第一批小微企业贷款1200万元,为企业融资8888万元,办理企业抵押贷款2.02亿元。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先后为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39名,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各类人才1200人次,有效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198户企业和合作社,以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土地流转、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等方式为主,以资助在校贫困生、爱心募捐等方式为辅,对全区19个乡镇126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帮扶,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约1461.77万元。
四是抓责任落实,提升非公党建整体水平。始终把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作为推动非公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定期研究谋划,经常走访调研,及时解决问题。健全工作机构,将非公党组织机构延伸到乡镇(街道)民政站、工商所,设立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加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从企业高层管理者中推选党性强、肯奉献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党建工作指导员兼任企业党组织书记,帮助企业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等方式,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选派66名机关党员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并对党组织书记每年集中培训1次。探索实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津贴制度,并与评先选优等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积极性。非公企业党工委书记每年向区委述职,各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向非公企业党工委述职,靠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保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