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村和社区“两委”换届严把“四个关口” 提高选人用人质量

安定区在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围绕脱贫攻坚需要和选人用人标准要求,严把提名推荐、组织考察、集中审核和队伍素质四个关口,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为全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小康安定夯实坚实基础。

一是严把提名推荐关。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21个乡镇(街道)召开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639场次,对原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考核考察、民主测评,并将考核考察结果作为确定候选人的重要参考依据。各乡镇(街道)研究制定村(社区)“两委”候选人产生办法,明确工作程序,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制定推荐办法并对外公布,听取意见建议。按照“两推一选”程序,提名推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初步候选人,根据党员、群众推荐和党(工)委推荐情况,由村(社区)党组织研究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报乡镇(街道)党(工)委考察。提名推荐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两委”换届工作、初步人选和班子配备等方面的建议3500余条,对外出流动党员和群众,通过电话询问进行意见征求,充分调动和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换届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党员群众推荐出符合发展需要的带头人。

二是严把组织考察关。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成立了由党(工)委副书记为组长,负责纪检、信访、计生、财务等业务的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组成的考察组,深入村和社区对推荐上报的新一届“两委”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全面综合考察。考察组及时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开展走访群众、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和民主推荐等活动,采取主动约谈、上门访谈、一线走访等形式,征求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离任村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考察。考察组结合组织考察和平时掌握情况进行分类量化评分,并及时反馈村和社区,作为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资格的重要依据。

三是严把集中审核关。区委组织部对村(社区)“两委”换届初步候选人进行年龄、文化程度、党龄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并分批次发出征求意见函,集中征求区纪委、区检察院、区委农工部(区扶贫办)、区审计局、区公安局、区信访局、区卫计局等7部门单位意见,重点核查候选人是否存在违法违纪等影响候选人任职资格条件的问题。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原则,先后对全区21个乡镇(街道)1907名村(社区)党组织和2309名村(居)委会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了集中审核,对其中86名存在不良影响的“两委”初步候选人,由乡镇(街道)负责安排,重新组织推荐上报并征求部门意见,确保人选质量。

四是严把队伍素质关。围绕脱贫攻坚需要,深化“能人引领、强村带动”工程,按照“一好双强”要求,把好政治素质关口,推选一批有思路想法、有创新意识,能为群众办实事、搞服务,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清正廉洁,又熟悉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村班子。从致富能人中推选出村“两委”委员946名,推选出书记、主任250名;从在岗大学生村官或具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乡镇干部中推选村“两委”正职7名(其中书记6名,主任1名),推选村“两委”副职24名。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1.5岁,45岁以下115人,占36.5%;大专以上学历132人,占42.3%;已选举的326名村(社区)主任平均年龄42.3岁,大专以上学历66人,占20.2%。通过换届选举优化村和社区“两委”班子结构,提升班子整体素质,保证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能够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