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六个着眼”全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安定区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理念,突出“六个着眼”,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了抓党建与抓扶贫双促进双提升,为全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着眼乡镇党委班子建设,发挥精准扶贫导向作用。立足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围绕强化乡镇党委整体功能,牢固树立鲜明用人导向,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四个凡提必”要求,推荐、提拔、重用在精准扶贫方面业绩突出的一线干部130名进一步优化乡镇党委班子队伍结构,乡镇换届配备领导干部190名,平均年龄36.1岁大学及以上学历132名,整体呈现出年轻干部多、高学历多、复合型干部多的特点,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加大对乡镇党委班子的培训力度,分10期举办全区科级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轮训班,分3期组织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区直部门负责人等92名干部,赴上海培训,进一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能力。全面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健全完善乡镇党委运行和议事决策机制,强化抓村直接责任,树立岗位在村、阵地在村意识,促使乡镇党委把工作重心放在抓脱贫攻坚上,保证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二是着眼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精准扶贫带头引领作用。深入实施“能人引领”工程,按照“一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村班子,发挥好村党组织书记在精准扶贫中的“领头雁”作用。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1058名产业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选拔在岗大学生村官或具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7人担任村“两委”正职、24人担任“两委”副职,全面增强村干部引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注重带头人队伍培训、监管和激励,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集中轮训,从严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制度,加大群众对村干部满意度测评权重。结合纪念建党95周年,表彰了一批在党建助推脱贫攻坚中成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扶贫工作站站长和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离任补贴等政策兑现村干部离任补贴62.2万元,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135名、帮扶工作队队员412名,推动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协调扶贫项目支持、帮助建强村级党组织。

三是着眼党员致富带富,发挥精准扶贫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力发扬“三苦”精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继续深化“双培双带”工程,从党员中培育致富带头人2680名,2016年从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241名深入开展“争做五型党员干部,争当五个脱贫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好党员干部传帮带作用。全面推行“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型”“党员责任区帮带型”“党员先行承包带动型”等扶贫模式,培育创建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和扶贫帮困示范标兵。采取“1+x”等形式,组织先富党员、技能党员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帮助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统筹各类培训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能人带动,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四是着眼党组织创新设置,发挥精准扶贫战斗堡垒作用。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深刻变化和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转变,创新党组织设置,加强党组织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深化“三链”建设,采取“党组织+”模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电子商务新型经营主体上建立党组织56个,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总支82个,农村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作用进一步凸显。通过“强村带动”模式,建立村村联建党组织15个,推动强村优势资源向弱村流动,实现强村与弱村发展对接、共同致富。依托“双联行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35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帮助贫困村创办增收项目,解决群众困难问题。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9个,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五是着眼服务能力提升,发挥精准扶贫真抓实干作用。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三型”建设,全面推行民事村办、驻村值班、民事代办等制度,着力提高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连续五年,每年筹资2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132个,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乡镇便民服务大厅19个,设立村便民服务室292个,社一级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打造集党务、村务、医务、商务、事务“五务合一”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民事村办代办,村社综合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结合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实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乡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服务在村,为每名干部确定不少于20户的联系户,广泛开展“四必到、四必访”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发展和上学、看病、养老等困难问题。

    六是着眼拓宽投入渠道,发挥精准扶贫人财保障作用。建立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区财政每年列支20万元以奖代补优秀村党组织书记100名;为368名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71万元;村、社区办公经费分别提高到2万元、6万元;按每村5000元标准为292个村配备食宿设备;筹资28.8万元用于帮扶队成员工作经费;筹资160多万元,用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走访慰问党员、表彰奖励先进、组织开展活动等。探索将注入财政项目资金的合作社入股分红及村扶贫互助资金利息分红按一定比例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帮扶计划和科技特派员智力帮扶计划,发挥135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450名科技人员技术指导作用,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依托定西理工中专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实用人才“田间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00人,完成认定450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