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四项举措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17-05-25 23:53:09 新闻来源:本站编辑
安定区从提升队伍素质、强化培训教育、完善保障激励、保证风清气正四个方面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教育引导村党组织书记增强宗旨意识,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本领,有效增强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精准扶贫“领头雁”作用。
一是拓宽渠道,优化队伍结构。结合村“两委”换届,按照“一好双强”标准,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等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抓班子、带队伍的核心职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的引领示范作用。党组织书记队伍中45岁以下80人,占2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40人,占79%,初步实现了党组织书记“素质过硬、结构更优、能力更强、干劲更足”的工作目标,形成老中青结合、能人资源合理搭配的新格局,选派135名省市区镇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村“两委”副职、文书、组干部和其他优秀分子中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71名。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队伍素质。采取专题辅导、经验介绍、实地观摩、案例剖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建立“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定期轮训、全员培训”的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格局,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语言组织教学,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邀请区上领导、党校教师、行业骨干、优秀党组织书记集中授课辅导,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干事创业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课件资源、专题教育片等媒介将先进经验、典型做法与本地实际结合,广泛推广学习收看;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效结合,开展现场观摩学习、致富能人上讲台、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做给书记看,交流先进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教育目标量化管理考评制度,通过定职责、定任务、定内容、定评分,从严落实分级分类管理责任,实现管理有制度、学习有计划、考评有规范、工作有成效,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三是多管齐下,完善保障激励。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离任补贴等政策,兑现村干部离任补贴62.2万元,村干部年报酬平均达到1.3万元,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实现标准翻番,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大力度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已有13人考录为乡镇公务员。对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中成绩突出的“优秀扶贫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表彰奖励,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学先进、争先进、做先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香泉镇陈家屲村在党总支书记马俊的带领下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四是监督约束,保证风清气正。加强村级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谈心谈话、警示提醒机制。乡镇党委负责人每季度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开展廉政教育,实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确保村干部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涉及村重大事项、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严格程序、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增强村干部的民主意识,为村党组织带头人系上“安全带”。实行乡镇干部包村制度,包村干部全程列席村级各种会议,把握村班子决策方向,规范村务决策程序,对村务运行进行全程监督。严格落实“双述双评”实绩考核制度,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以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对能力素质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群众意见大的及时调整,对滥用职权、作风霸道、群众反映强烈的严肃处理。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乡镇党委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教育、管理、考核、监督的责任,定期分析研究,特别加强对后进村、贫困村班子工作的指导,保障党组织书记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有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