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宁远镇闯家岔村 驻村帮扶工作队推行“136”工作法 助推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09-13 10:52:20 新闻来源:本站编辑
宁远镇闯家岔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工作队成员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探索推行“136”工作法,即“一清三定六有”,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清:即建立一张清单。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帮扶工作队在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照贫困村脱贫20项指标、贫困户脱贫11项指标,建立了帮扶清单。清单涉及5个方面29项,其中基础设施方面7项,产业发展方面4项,公共服务方面8项,人居环境方面7项,基层党建方面3项。对列入清单的事项分年度实行台账化管理,年初对当年计划完成的事项进行公示,向群众作出承诺、接受监督。
三定:即定责任人、定时间表、定路线图。定责任人,就是将清单中列出的29项帮扶事项,确定到具体责任人,明确由帮扶队长衔接派出单位、对口部门落实的5项,由副队长兼第一书记汇报镇党委落实的5项,由帮扶工作队员衔接引进企业或经营主体落实的6项,由帮扶队、村“两委”组织动员群众落实的13项。定时间表,就是对确定到责任人身上的每项帮扶事项,根据政策规定和难易程度,确定完成时间节点和时限要求。定路线图,就是对照每个事项的时间表,分阶段分步骤细化工作措施,逐项逐条推进落实。目前,确定的29项帮扶事项中,已完成21项,正在组织落实的7项,还需通过衔接争取的1项。
六有:即村有坚强堡垒、有经营主体、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户有致富明白人、有增收新门路。有坚强堡垒,帮扶工作队把建强班子作为推动帮扶工作的有力抓手,结合村级换届,选拔3名致富带头人进村班子,培养2名致富能人成为党员,培养2名党员为致富能人,建强了以支部为核心的骨干队伍;组建了由1名特技特派员和5名乡土人才为主体的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了由10名镇村社干部为主体的便民服务队伍。筹资42万元建成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解决了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能力不强的问题。有经营主体,选派帮扶队副队长高斌进驻企业担任工作联络员,与甘肃民祥牧草公司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开展村企联建、对口帮扶。引进甲天下农业科技公司,帮助村上培育组建鑫凯种养殖和定西创新养殖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订单购销、股金分红等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支部+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壮大以草、畜、薯为主的富民产业,带动农户种植玉米1800亩、燕麦600亩、马铃薯1200亩,发展养殖户75户,走出了“种、养、加”“产、购、销”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增收路子。有集体收入,将50亩村集体土地以100元/亩流转给合作社,年可收入5000元;将农户土地向合作社打包流转,村集体以5元/亩标准向合作社收取服务费,年可收入约5000元;村级互助金利息年可收益1000元,有效解决村上无钱办事的问题。有致富明白人,采取“走出去”培训、“请进来”辅导等方式,先后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800余人次,通过培训获得证书的瓦工有32名、电工6名、保安21名、农机维修员8名、月嫂3名,目前,全村掌握一技之长、具备一定经营能力的致富“明白人”有135人,基本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户的目的。有增收新门路,按照“什么适宜就发展什么”的原则,帮助贫困户量身定做适合自身实际的增收路子,使每户至少拥有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全村58户贫困户中,38户依托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增收,28户通过发展养殖实现增收,51户通过在企业务工增收,26户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增收。
经过两年多的帮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底的4581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6115元,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63户232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58户18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近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