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从“微”破题提升“主题党日”活动质量

安定区针对“主题党日”活动随意性较大、时间不固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在持续推进“4+N”模式的基础上,紧抓根源,从“微”破题,扩大党员参加覆盖面,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力,促进了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化、常态化落实。

搭建“微平台”,创新载体提质量。创新“互联网+党建”载体,区委组织部建立安定党建微信公众号,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微平台”等40余个,开设主题党日“指尖课堂”,及时推送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案、视频及简报信息,辐射带动党员3800多名,有效增强学习的广泛性和实效性。推行“政治理论学习”规定动作,要求必须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必读书目,且学时不少于1小时,全区各基层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680多场次,各级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5400多篇。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针对流动党员年轻化、熟悉网络等特点,成立村(社区)“网络党支部”318个,按照“学习同步、会议同步、活动同步、管理同步”标准进行管理,近1000名流动党员在网上“成功安家”,有效破解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难的问题。

做好“微服务”,凝聚合力提质量。依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报到”志愿服务、“城乡结对、支部共建”等载体,结合中心工作,围绕民主议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三类活动,开展“N”项特色动作,切实增强活动的实效。在机关,组织87个区直单位党组织与98个联系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文体比赛19场次,组织各类志愿公益活动68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700余件。在社区,有112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近6000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政策宣传、扶老助残、环境清洁、医疗义诊和圆梦微心愿等各类服务活动400余次,服务群众2.3万多人次,帮办实事3600余件。在农村,推行农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引导鼓励农民党员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作出承诺,通过“微岗位”收集反映民情、民意的意见和建议3200余条,帮办实事好事1015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00余件。

制定“微清单”,整改落实提质量。建立意见收集机制,开展“主题党日如何过”“自选动作哪个好”等活动,收集党员建议意见100余条。实行党员签到制,在每次召开“主题党日”活动之前,组织党员进行签到,并结合党员先锋指数,作为年底民主评议的重要参考依据。实行定期调阅制,区委组织部随机对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召开的视频和图片进行调阅,并先后6期通过安定党建微信公众号推送全区“主题党日”活动视频剪辑,各党(工)委每月全覆盖调阅所辖党支部的影像资料,保证了活动能够常态、连续开展。实行常态督查制,先后3次对316个村(社区)、257个区直单位、学校医院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反馈“问题微清单”150余份。对活动开展不经常、不规范、不严肃的23名党组织书记进行了通报批评,以严肃的问责倒逼基层党支部严格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