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路街道:“三坚持三聚焦”求突破 “书记党建项目”促提升

近年来,中华路街道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4”文件精神,按照“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互融共享、建设幸福中街”工作思路,全面推行以“居民群众说事、社区干部理事、联席会议议事、整合力量办事、群众代表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民情工作法,进一步压紧压实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破解影响和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的难题,积极推进“书记党建项目”,推动街道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责任导向,聚焦目标抓落实。在顶层设计上“谋篇布局”,街道党工委专题安排部署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工作,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选题,立足基层党建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项目目标化、指标刚性化、任务具体化”为原则,扎实开展基层党建项目立项工作。在责任落实上“环环相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推动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地落实。为进一步压实压紧党组织书记抓“书记党建项目”,街道党工委书记从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抓起,明确目标、确定时限、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坚持亲自抓、主动抓、靠前抓,对实施过程进行痕迹化、全程式管理,抓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书记党建项目”。实行党建工作台账制度和“挂号销号”制度,为党建项目逐一设定工作台账、列出工作清单,由党建办按照工作清单,逐一进行过程控制和专项检查,确保每个党建项目各个阶段都能做到有账可查、有据可循。

坚持结果导向,聚焦重点抓创新。抓实效,夯实基础党建项目根基,结合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社区书记抓“书记党建项目”重点方向。将社区党组织党建项目提升与项目创建工作有机结合,细化社区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功能得到整体强化提升。截止目前,已有5个社区的党建项目已经成型,其余4个社区党建项目正在完善提升阶段。通过明确重点,将基层党建工作“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进一步推动街道整体基层党建工作开拓创新、实现突破、整体提升。抓提升,拓宽特色党建项目内涵,以街道“五事”民情工作法党建项目为切入点,构建全街道党建项目体系,巩固提升大城社区党委“五事”民情工作法、火车站社区党委“融合汇”党建项目、广厦社区“五心”服务、江夏社区“五微”党建项目,以点带面,发挥示范点带动作用。抓特色,建强新兴党建项目引擎,探索实行“红色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有效破解物业管理难题,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不断优化便民利民服务,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点抓突破。建全目标责任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党建项目工作纳入党建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党建项目考评标准,与完成中心工作进行绩效挂钩考核,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明责—履责—评责”的责任闭环管理,实现党建项目与基层党建工作深度整合、同步推进。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作用,项目确立后,坚持问题导向,对项目遇到的困难及时反馈、及时排解,对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及时进行提醒和约谈,切实解决“不会抓、抓不好”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基层党组织抓党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全面开展评优奖励,坚持党建项目定期拉练观摩制度,每年召开基层党建观摩会,由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带队,采取实地查看、量化打分等方式,对各社区党组织党建项目进行考评验收,集中评选3个示范党建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以党建项目示范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激活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通过探索和实践,中华路街道致力于“书记党建项目”既能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居民所需所盼,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巩固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使基层党建工作更有引领力、感染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