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分类施策”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近年来,安定区坚持把流动党员管理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立足破解流动党员管理落实难、教育培训难、作用发挥难三个难题,在分类施策上下功夫,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心,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格局。

聚焦“管理落实难”,抓摸排,强基础。建立人员信息动态摸底制度,每年初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摸清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做到流动原因、流动时间、流向地址、从事职业、联系方式“五个清楚”,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季度跟踪,半年更新的动态调整管理机制,确保流动党员信息真实准确。建立思想动态定期报告制度,督促流动党员每半年向流出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全面掌握流出党员的思想工作动态。同时,引导流入党员主动亮出身份,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确保流动党员管理不漏一人。

聚焦“教育培训难”,抓载体,强实效。针对流动党员地域分散,不便集中学习的实际,依托微信公众号、网络党支部、安定党建网、学习强国等载体平台,指导开展政策宣传、理论解读、学习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为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充分发挥支部委员、党员联系户、党员骨干等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和返乡谈心谈话制度,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和流动党员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把组织关怀送到心坎上。年底组织召开流动党员返乡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总结交流务工经商的经历经验,研究探讨勤劳致富的方法途径,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聚焦“作用发挥难”,抓服务,强带动。大力开展“两个覆盖”摸底排查,按照“应建尽建、应建快建”的要求,大力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建设,打造“红色驿站”,精准对接需求,为流入党员提供学习培训、政策咨询、休息饮水、医疗卫生等暖“新”服务。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移动探头”优势,激励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平安建设、公益服务、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充分利用流动党员的优势,鼓励流出党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劳务输出、农产品营销和企业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引导流出党员返乡创业,为建设家乡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