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官营镇:全域推进村均“百亩田” 绘就乡村振兴共富图
发布时间:2025-08-25 09:23:25 新闻来源:魅力安定客户端
乡村振兴的春风里,内官营镇正以村均“百亩田” 为笔,在广袤田野上勾勒出一幅富民强村的新画卷,坚持党建引领,全镇35个行政村各展所长,让曾经零散闲置的土地苏醒过来,化作滋养希望的沃土,奏响了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党建领航 筑牢全域发展“主心骨”
“地块连起来,人心聚起来,产业才能旺起来。” 这是内官营镇推进村均“百亩田” 的核心共识。内官营镇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为总基调,推动各村党组织成为土地整合、产业发展的 “主心骨”。
在关厅村,党支部巧打“五边”生态牌,带领村民在屋边、田边、沟边、坡边、路边见缝插针种艾草,构建起从种苗繁育到产业化加工的全产业链。“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下,规模化种植优质宛艾,建成集标准化种植与产地初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基地,让数十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不仅让农田增效、农民增收,更让村集体经济鼓了腰包,昔日不起眼的艾草,如今成了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黄金草”。
陡寨村则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 模式激活撂荒地,推出 “三统两分” 管理法——统一供种、统一耕作、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分片负责。配上机械深松、精量播种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苦荞的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 村党支部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通过民主议事凝聚发展共识,这片土地焕发新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增收。
咀头村党支部探索“集体种植、集体收益” 路径,成立产业专班全程管护100亩马铃薯。通过盘活撂荒地,不仅破解了土地闲置难题,更带动村民主动参与田间管理,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性发展局面,让昔日的撂荒地真正变成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 “聚宝盆”。
多元破局 铺就产业兴旺“快车道”
内官营镇的田地里,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各村循着自身禀赋找路子,让“百亩田” 长出了各具特色的模样。形成 “一村一策、多元共生” 的发展格局。
先锋村的晨光里,蔬菜棚连成了片。通过“筑巢引凤” 激活土地价值,引进农业企业建成千亩种植基地,外来的“田秀才”带来了新气象。企业带来的新法子让作物长得更旺,育苗棚里新绿欲滴,采收时的菜筐排成长队,直供商超的新鲜蔬菜刚摘下来,就带着泥土香走上了餐桌。村民们笑称“土地交给能人管,钱包越来越鼓了”。
右丰村的田埂上,马铃薯藤蔓爬满田垄,玉米秸秆在风中点头。村支书陈作雄既是党支部书记,又是合作社的“领头雁”,他带着乡亲们把撂荒地整成了良田。村民们既能拿地租,又能在地里务工,村民们常念叨:“跟着支书干,日子有盼头。”定西市雄丰合作社统一选种、统一耕作,大型播种机、收割机轮番上阵,地里的活儿省了一半力,收成反倒比以前零散种植时高了不少。
永丰村的菜地里,红红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坠满枝头。合作社与城里超市搭起桥梁,统一的种植标准让每颗果实都透着品质,刚摘下的蔬菜打包上车,直接送进超市货架。田边的务工村民手里忙着活,心里算着账:“在家门口干活,挣钱顾家两不误。”
全域蝶变 书写强村富民“新篇章”
从关厅村的艾草田到先锋村的蔬菜棚,从陡寨村的苦荞地到右丰村的马铃薯田,内官营镇村均“百亩田”已从点上突破迈向全域开花。曾经的撂荒地如今连成锦绣田园,标准化基地里生机盎然,合作社的招牌在村口迎风招展,特色作物、精品蔬菜、粮食作物在这里各美其美,织成了一张繁茂的产业网。曾经的薄弱村陆续“摘帽”,越来越多的村庄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土地流转的锣声敲开了增收门,“百亩田”里长出的收益,正悄悄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如今的内官营镇,田埂上的脚步更轻快了,车间里的机器更欢腾了,农家院里的笑声更响亮了。随着“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引进主体 + 订单农业”等模式持续深化,内官营镇正以村均“百亩田”为支点,撬动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一幅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画卷,正在田野间缓缓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