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三个坚持”锻造乡村振兴 “先锋队”

近年来,安定区围绕“留用育引”做文章,把优秀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将人才工作向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创业、敢带头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坚持“选”字为先,尽锐出战展担当。聚力服务产业发展,持续开展“双百四联”活动,紧盯产业链条、技术攻关等环节,采取“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模式,选派57名科技特派员派驻49家企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申报命名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5家,62项科技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验收,52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致力盘活用好本土人才“生力军”,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280余名返乡人才充实进村“两委”班子,推进“双进双促”模式,鼓励创办领办家庭农场或合作社45个。制定《安定区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打造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35个,发挥本土技术人才引领作用,带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2000余名。

坚持“培”字为基,充电赋能鼓干劲。推行“四方联合”菜单化培训机制,依托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实施,举办草牧产业实用人才、马铃薯种植技术人才等专题培训班,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种植大户等赴山东、陕西培训。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为“育才”突破口,以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标准化创建为抓手,协调落实资金82万元,建立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编印《乡村人才振兴培训读本》1万余册,将2.4万名乡村人才纳入人才库动态管理,并分类分期实现全覆盖培训。依托全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采取“理论+实训”和“面对面传、手把手教、实打实带”的教学方式,开展全区草牧产业实用人才培训20期、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12期,对培训合格的1600余名乡土人才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采取“就近就地、村社为主、农学互补”的方式开展实用技术指导,累计带动2900余名农民成为草牧产业实用人才,为壮大全区草牧产业发展规模增添了动力。

坚持“引”字为要,织牢引才资源网。立足乡村发展全职引才,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依托产业发展柔性引才,聚焦草牧、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和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建成种羊繁育研发、优质肉羊胚胎移植专家工作站,引进内蒙古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教授12名,创建协同创新基地一处。目前,全区共建立校企合作联系点18个,引进国家、省级科研团队8个、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3名、研究员23名、博士13名。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