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构筑人才“智力高地” 夯实发展“硬核支撑”

安定区立足区域发展和人才需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精修梧桐、筑巢引凤,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围绕人才“留用育引”全链条精准发力,推进产才融合,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筑牢人才工作“主阵地”,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

紧扣“留才”这个核心,涵养发展“源动力”。坚持以政治引领激励凝聚优秀人才,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聚力保障高质量追赶发展30人才新政,重点在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创新创业支持、工作生活待遇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发挥效能。坚持“待遇留人”与“感情留人”相结合的方式,将领军拔尖人才津贴分别提高到每月500元、300元,发放领军拔尖人才津贴28余万元,落实人才慰问金1.6余万元,为11名全省有效正高级职称高层次人才发放“陇原人才服务卡”。定期召开引进人才工作座谈会,听取引进人才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紧扣“用才”这个抓手,激活创新“新引擎”。深入开展“人才基层服务行”活动,选派95名科技人才组建19个科技派员服务团,采取“就近就地、村社为主、农学互补”的方式,开展实用技术服务2000余(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50余名。充分发挥中医药、农机装备、草牧、马铃薯等4个院士(教授)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加快新技术在种薯繁育、草食畜、农产品加工、中医药生产等领域中的推广应用,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0个。深化拓展“双百四联”活动,围绕马铃薯、蔬菜、畜牧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选派100名副高以上职称农业专业人才,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通过联基地、联协会、联项目、联农户,全方位服务农业生产。

紧扣“育才”这个关键,搭建提智“成才梯”。积极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申报2023年省级人才项目2个,其中,定西市马铃薯种业种质创新与产业发展省级重点人才项目总投资1000余万元,分三年实施。持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标准化创建,围绕建强5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培养本土技术人才500名,带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2000余名。开展人才“专业能力”提升工程,举积极推行“党政建厨、基地主勺、农民点菜、部门买单”的“四方联合”菜单化培训机制,依托定西理工中专等开展技能培训11期728人,创业培训10期293人。举办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2期,组织130余名乡村振兴人才赴浙江大学开展学习培训。

紧扣“聚才”这个目标,走好引才“先行棋”。聚焦全区重点产业、重要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深入开展人才引进调查摸底,采取用人单位自主引才和组团赴外引才、线上报名和线下面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2023年第一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0名(往届生),第二批确定体检考察对象111名(应届生)。聚焦工业产业和新业态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建立企业科技创新问题和需求台账,对照台账实施“揭榜挂帅”精准招才,通过科技合作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次),组织实施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农机装备等农业产业领域各类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1项,培养基层技术骨干50名,培训农民技术员50名,实现招引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批项目,以强大的“人才引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