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突出“引、育、管、用”激发人才活力
发布时间:2016-11-07 08:34:39 新闻来源:本站编辑
安定区坚持在人才的引、育、管、用方面下功夫,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搭建平台“引”人才。积极搭建“345”引才引智平台(围绕安定工业园、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现代物流园三大园区,马铃薯、草牧、蔬菜、中药材四大产业,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商贸物流、教育卫生五大领域),紧紧围绕全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吸引集聚人才,切实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近五年来,共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104名。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依托圣大方舟、巨鹏食品、凯凯公司等非公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2名。
多措并举“育”人才。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5”文件》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十项计划”,整合各类资源将定西理工中专打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及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采取“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方式,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6000人次。并在已建成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分别投资70万元、140万元,建立马铃薯产业人才开发基地和畜草产业人才开发基地。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实训基地作用,切实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截至目前,共培训各类人才17815人次。
健全制度“管”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实行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目标责任书考核,有力推动人才工作落实。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健全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预算人才专项资金50万元,保障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修订完善《定西市安定区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试行)》等七个办法,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打破限制,开通“绿色通道”。
营造氛围“用”人才。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传、帮、带”作用,采取实地讲解、现场演示、入户宣传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双垄沟播技术、马铃薯栽培、牧草加工调制及利用等技术培训40余次,培训群众5600多人次,切实提高群众科技种植、养殖的水平。实施“双联”行动人才支撑计划,选派5名市区农口单位技术人员挂任科技副镇长、镇长助理。选派450名科技人员,组成135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派驻到全区135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活动,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6个,牛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65个,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