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12345”人才工作机制 助力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22 10:40:07 新闻来源:本站编辑
近年来,安定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按照“12345”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开放引才、战略育才、科学用才、真心爱才,助力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建立一套工作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整合领导力量,凝聚各方合力抓实人才工作,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的“双正职”组长、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分管人才工作的副区长、区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副组长、区直28个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牵头、单位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参与”的“五层联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
拓宽两条引才途径。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人才主导,大力实施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刚性引才计划和“校企合作、院地合作、项目引才”“高端人才+重点项目”柔性引才引智工程,从组织上引领、政策上扶持、金融上支持、环境上保障,全面提升招才引智质效,推进成果落地、效益共享,释放各方核心人才的智慧力量。近年来共刚性引进教育卫生等系统急需紧缺人才69名,柔性引进62名高层次人才。
搭建三大用才平台。坚持开放合作,借台唱戏、借巢引凤、借梯登高,推进人才与平台无缝对接。依托优势产业、民生领域,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使优势产业成为人才的聚集地。围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双百四联”活动,每年选派市区100余名副高级以上农业科技人才到扶贫一线、产业一线、贫困农户和产业协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将省市选派的“三区”科技人才和全区19个乡镇科技人员纳入到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伍,组建176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下派到全区176个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创优四条留才举措。推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常态化,注重吸收各领域、各行业优秀拔尖人才进入党组织,引导人才主动关心政治、主动服从党的领导、主动服务发展大局,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用氛围留才。落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列支急需紧缺人才工作经费,用于保障人才引进工作开展和已引进人才生活补助,各领域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分别给予1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生活补助,并在住房方面提供一定优惠政策,用保障留才。实行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区级领导带头联系专家、高层次人才,用服务留才。开展人才“两个一”活动,即召开一场人才座谈会、开展一次人才慰问,及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用感情留才。
落实五项育才措施。分行业分领域大力实施人才充电提能工程,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外派挂职、集中培训、进修深造、网络培训、实践锻炼”五项育才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人才培训,为各类人才精准赋能,为全面实现科技、教育、工业、农业、医疗、文化、旅游、金融、非公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骨干人才培养目标,引领和带动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2020年,累计举办各类思想理论及专业技术培训班98期、培训各类人才20850余人次,选派37名乡村干部、种养植大户、致富带头人参加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6名优秀党政人才和专技人才外出挂职或学习,2名区直科级干部到乡镇一线实践锻炼,提升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