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三个注重”强化“第一书记”培养锻炼

安定区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弥补短板,注重培养,切实加强省市区选派的135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能力、作风和思想建设,确保第一书记在任职期深入基层、全面锻炼、增长才干。

      一是注重帮带引导,强化思想建设。建立第一书记定期汇报工作、结对帮扶培养等制度,重点以如何处理与乡党委、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班子和帮扶工作队的关系突破口,通过压担子、提要求、交任务,引导第一书记强化作为和担当意识,督促其带头认真落实“五清三落实一保障”措施,切实发挥好项目实施协调员、农民群众服务员、政策法律宣传员和资金使用监督员作用,真正让第一书记“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乡镇党委探索建立“一帮一”模式,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指导和帮助第一书记,了解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开展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让第一书记切实发挥好管理者、谋划者、推动者职责,有效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双联和精准脱贫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是注重培养锻炼,强化能力建设。围绕省市区精准扶贫方案及贫困村、户的脱贫指标任务和金融、电商助推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进行全覆盖、立体化培训在此基础上,采用推进会、培训会、座谈会等形式,由乡镇党委书记、区直农林水牧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书记讲解党务工作和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农村工作,有效提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破解难题、致力脱贫攻坚的能力素质。选派乡镇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资历较长的乡镇科级干部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实施结对帮扶,帮助第一书记尽快融入农村工作,增强他们化解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及水平。实行一岗多责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注重第一书记参与农村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和重大事项的处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特长及资源优势,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让他们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锻炼,着力提高他们从事农村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三是注重管理激励,强化作风建设。健全制度,严格管理,按照《定西市安定区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意见》和《定西市安定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建立考勤和工作情况档案等管理制度,第一书记的职责任务、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提出明确要求。靠实乡镇党委管理监督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保证每年220个工作日以上和160天以上驻村时间得到落实。各乡镇党委结合贫困村脱贫计划,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工部(扶贫办)断健全完善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和考评奖惩机制,建立动态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跟踪管理,采取领导督查,联合督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检查督导,及时了解掌握第一书记的工作进展和成效。今年,已开展集中全面督查3次,对贫困村做到了全覆盖,建立抽查台账,每周电话抽查1次,每月明察暗访1次,每季度全面督查1次,及时了解掌握第一书记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底考核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今年省市区表彰奖励的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14人次,提拔转任重要岗位的第一书记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