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字成语中读懂探月之“路”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回望二十载,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我国深空探测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实现部分领跑,趟出了一条从探索到创新的中国特色探月之路。

从“一无所知”中趟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之“路”。鲁迅有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探路就是开路,试错就是扫雷,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为的就是铺就走得通、行得稳的大道、正路。从古至今,九天揽月一直是中华儿女的美好梦想,从最初的嫦娥奔月传说,到望远镜观测月球,再到探月行动进入空间探测阶段;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观测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取样返回……我们实现了从“一无所知”到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无数航天人夜以继日的默默坚守,它承载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的奋斗之路上,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在不断探索中走稳走好时代之路。

从“一往无前”中趟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艰辛之“路”。习近平指出,“前进道路并不平坦”“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从古至今,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再险峻的山也怕认真的登山者,再宽阔的海也怕努力的摆渡人。就如我们的嫦娥探月之路,从起初的经济技术封锁,到1978年赠送1克月壤,再到嫦娥六号的月背采样返程,其间的艰辛探索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让“上九天揽月”的伟大梦想经由伟大奋斗成为现实。作为党员干部,当汲取探月精神中涵养敢为人先的担当之力和奋斗精神,厚植“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之志,把工作当成事业,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孺子牛”,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理想,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从“一以贯之”中趟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创新之“路”。习近平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探月工程再一次强调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性。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到“领跑者”,这一能力与形象的转变是等不来、靠不来的,唯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成长发展巨力,以新兴之姿坚持创新的主导力量才能实现。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方能干出创新的业绩。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打破传统观念思维,打开新局面。要敢于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摒弃惯性思维,坚持以党的创新理念打开思路,不断注入活力。要敢于担当作为,增强执行力,把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