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治理能力成为标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必须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治理能力,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

加强思想淬炼。领导干部学不学习不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新形式、新挑战,容易出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要多学习、善学习,既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契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更要在八小时之外沉下身子、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向书本学、向实践学,淬炼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将学习的新观念和新思路运用到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促进治理制度、治理工作准确落实。

强化政治历练。领导干部提高执政本领,不仅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还要随着党的事业发展,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治理能力。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科学决策、作风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出现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善用“求解性思维”和调查研究的“法宝”,注重结合哲学思维和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方案,逐步加以解决,提高谋划工作、制定政策和推进落实的质量,在不断破题、解题实践中提高政治能力,锤炼治理能力。

经受实践锻炼。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来自实践历练。温室里的花儿长不大,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要多到关键岗位锻炼,熟悉工作程序,体会责任的分量,积累基层治理工作经验,培养开拓进取、不怕失败、永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意识;多到改革开放前沿和艰苦边远地区实践锻炼,感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节奏的差异,直面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到群众中“接地气”,在困难里辟“新路径”,于穷尽处找“金点子”,推动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方式的逐步优化,脚踏实地回应诉求、鞍前马后解决难题。

 (魏国辉:青海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