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三线”引清风,清正廉明化细雨

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反腐专题片《零容忍》热播。专题片以案情为切入点,多位落马官员现身说法,很多犯罪细节都是首次披露,触目惊心。广大党员干部当引以为戒,牢筑“思想”防线、看准“制度”红线、守住“自律”底线,始终严守纪律规矩之戒不含糊,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之本不偏离,以理、以法守住反腐败的最终堡垒,让反腐倡廉的清风化作新时代的廉政细雨,不负十四亿,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牢筑“思想”防线, 念好不想腐的“紧箍咒”。廉是立国之要,清是为政之根,倘若干部不能做到清廉如风,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在任职期间不断扩充、提拔自己的“小圈子”,盒中的“小海鲜”直至案发时已累计人民币9000多万元,本应是公平和正义的维护者,却一步步沦为了一个法治建设和公平正义的破坏者;国开行原董事长胡怀邦,曾抢在改革方案印发之前,帮一家私营企业获得了48亿美元巨额贷款授信,事成后,千万元赃款进了他的口袋;甘肃省永登县民政局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任职期间将敛财黑手伸向贫困户,甚至在牌桌上输钱后直接打电话向农户索要钱财。反腐倡廉的路上,我们要打“厅堂之虎”,也要拍“角落之蝇”,要清“庭前屋后”,也要扫“犄角旮旯”,党员干部要时常“洗洗澡、治治病、照照镜子”,要在思想上固本培元,锻炼过硬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更要提高党性觉悟,增强自身的拒腐抗腐能力。

紧盯“制度”红线,架起不敢腐的“高压线”。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陈刚,40岁成为副市长,却在房地产商重点“围猎”下,肆意敛财1.2亿余元,为满足“设计梦”,甚至让商人出资为自己建109亩的私家园林,被困在私欲的囚笼里无法自醒;私人别墅中挂着“得官不荣、失官不辱...吃百姓饭、穿百姓衣”的贵州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王富玉,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收受大笔贿赂,退休后仍不停手,累计敛财超4.5亿元,近乎疯狂的贪欲最终埋葬了自己。党员干部当清醒地认识到是人民赋予了我们权力,就应当为人民用好,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切勿触碰制度的红线,要坚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恒的毅力,壮士断腕、猛药去疴的决心,不留“暗门”、不开“天窗”,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做锄,绝腐败之根,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真正遏制腐败毒素的蔓延。

守住“自律”底线,穿好不能腐的“防护服”。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者多困于所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刘川生,为给儿子铺好路,违规让其使用北师大招牌,私下签订“授权”协议开办幼儿园敛财;原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公民在前签字批煤,其子云凯晨在后开设所谓的三无“公司”,合伙煤炭企业低买高卖坐收差价;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球书记”杨宏伟,能陪其打球就能得到安置提拔,“下午4点后不要找杨宏伟,因为在打篮球”已成当地公开的秘密。“不讲规矩讲感情,不讲纪律讲关系”成为了这些领导干部的代名词,任人唯亲、用人看喜好成为这些领导干部的任人方式。廉而奉公如在坦途,反腐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时刻自重自省,时刻扣好廉洁从政的每一颗“纽扣”,拒绝做“病树、歪树”,筑牢抗腐防变的精神堤坝,以自持之心恪守严格自律之道,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在新时代永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