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关键小事”作为党员干部“头等大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党员干部当怀赤子之心,俯下身子、沉到一线,始终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把群众“小事”当作自己的“家事”,亲力亲为真心办。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指数密切关联,也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成效的标尺。党员干部要时刻像牵挂家人冷暖一样惦记群众疾苦,像操持自家事务一样解决群众难题,面对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敷衍塞责,而要拿出“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担责、躬身入局。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只挂号不看病”“只表态不落实”,切实把群众事“装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更要把小事做好、做精,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首问负责制”等举措,秉持“干部多干一分,群众期盼少落空一次”的自觉,紧扣群众诉求,亲力亲为、真心实意地办好每一件事。 

把群众“急事”当作自己的“心事”,快速响应稳妥办。党员干部想要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是等不起、拖不得的“燃眉之急”,要学会换位思考、及时回应,以“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做到及时回应诉求、快速处置问题、高效办理事项,避免小事拖大、问题蔓延。要下好急事快办的“先手棋”,推动“救火式应对”向“预见式服务”转变,沉着冷静、稳妥办结急事险情。面对汛期洪涝灾害等攸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迫风险,要秉持“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理念,提前组织防汛演练、备足应急物资、调度救援力量,真正把群众的每一件急事放在心上、做到群众心坎上。 

把群众“难事”当作自己的“愁事”,迎难而上攻坚办。群众的难事,往往是盘根错节的“硬骨头”、积年累月的“老大难”党员干部绝不能对此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和“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秉持久久为功的恒心和巧劲,千方百计为化解难题出谋划策、创新思路、寻求突破。要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互通有无,深挖政策依据、探索可行办法,逐个攻克民生“顽疾”,将发展的“堵点痛点”变为“亮点通途”,真正为群众的难事谋得出路,以实实在在的攻坚成效,践行共产党人“为官避事平生耻”的价值追求,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