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不能只“调”不“研”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调查研究。然而,完整的调查研究包含“调查”与“研究”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倘若只重“调”而忽视“研”,便如同只耕种不收获,难以获得实践的真知与工作的实效。

“调”是基础,贵在深入求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核心在于深入实际、掌握实情。它要求我们必须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扎根基层一线,融入群众之中,倾听原声,观察原貌。现实中,一些调研活动却在此基础环节就打了折扣。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与真实情况始终隔着一层;有的热衷于走“经典路线”,见“标准面孔”,听到的是精心准备的“标准答案”;还有的虽然到了现场,却如同“蜻蜓点水”,未能触及矛盾核心,收集的信息浮于表面。这些只“调”不深、只“查”不“究”的现象,根源在于作风不实、担当不够,未能真正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研”是关键,重在思考升华。调查是获取原材料的过程,研究则是加工提炼、形成成果的环节。如果只满足于收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材料,而不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艰苦思考,那么调查就失去了意义。“研”的精髓在于分析综合、把握规律。它要求我们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比较辨析、反复思考,探究问题背后的根源、内在的联系和发展的趋势。如果只“调”不“研”,就容易陷入现象罗列,看不清本质;只收集不分析,就容易导致信息碎片化,提不出管用的对策;只描述不思考,就难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无法指导新的实践。

“调”“研”结合,方能破解难题。调查研究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调”而不“研”,等于半途而废;“研”而不以深入的“调”为基础,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既要“身入”基层,掌握鲜活真实的情况,更要“心到”基层,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要在“研”的基础上,提升分析问题、把握规律的能力,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利器,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唯有坚持“调”“研”并重,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断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