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三位一体”严选优育村党组织书记

安定区着眼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育、激”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激发工作活力,有力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严把关口“选”,优化队伍结构。坚持把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服务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三高三强”标准作为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条件,建立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工作制度,由区委组织部会同纪检、政法、法院、公安、信访、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审查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采用“内选”“回请”“外聘”等多种形式,选拔95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青年、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优秀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各乡镇党委下大力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重点掌握党员从业情况和技术特长,采取群众、党员、村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审核的“三推一审”法,按照村书记1:2、其他村干部1:1的比例,确定村级后备干部1532名,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活水源泉。

二是创新形式“育”,提升队伍素质。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工程,将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计划,每年在区委党校举办3期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运用网络教学、启发引导、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实现全覆盖培训。去年以来,全区组织各类培训120场次,培训村干部、后备干部2300人次。同时,引导督促村党组织书记点学“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安定党建”等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党建动态和理论文章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等,推进常态化网络培训。着眼开阔视野,启迪思想,每年组织部分优秀村干部开展赴外培训,先后组织8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到上海金山、福建台江、贵州黔南等地考察学习。

三是健全机制“激”,激发队伍活力。建立健全村干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严格按照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落实村干部工资报酬,为全区292个行政村符合条件的830名在职村干部,政府补贴53.51万元全部办理养老保险,解决了其后顾之忧。近年来,不断加大村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拔重用力度,累计10名村干部考录为乡镇公务员,4名提拔为乡镇班子成员或站所负责人。同时,对村干部自主创业、困难村干部家庭、离任村干部给予大力关心支持,营造村干部“在任有收入,干好有前途,离任有保障”的氛围,充分激发全体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