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拓源优苗”建好年轻干部成长 “蓄水池”

安定区通过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全链条机制,拓源选苗、精准分苗、滴灌育苗、修枝壮苗,着力建设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聚焦“多样性”,拓宽来源“选好苗”。着眼于现实需求和长远规划,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流量”,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掌握一批存量充足的优秀年轻干部。通过“招录+引进+选调”的方式,近年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180余名,引进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263名,接收优秀选调生30余名。结合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走访调研,以“单位报+组织点”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分层分类、重点培养、梯次储备”的原则,比选发现年轻优秀干部400余名。

聚焦“精准性”,优化结构“分好苗”。坚持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位置上。实施“3321”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加大“85后”乡镇(街道)、部门“一把手”,“90后”乡科级正职和“95后”乡科级副职选拔使用力度,先后提拔使用各方面优秀年轻干部75名。以干部选配“最优化”推动工作“高效化”,根据每个年轻干部的专业特点和工作经历,把他们放到最熟悉的领域,择优选拔20名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教育、卫生、农业、水务等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切实用其所长、用其所能。

聚焦“连续性”,改进方式“育好苗”。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主题教育等形式,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等培训,把理论融入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上。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围绕中央、省市会议精神和岗位专业需求“对症下药”,分层分类举办各类主体和专题培训班5期857人次、业务知识培训班396期2.8万余人次。推行“区内+区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举办经济领导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专题培训班5期,线下培训461人次,线上培训387人。

聚焦“全面性”,提高质量“用好苗”。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经过一线扎实历练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放到重要岗位、吃劲岗位上使用。强化正向激励,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线由内而外,全方位“扫描”发现识别提拔优秀干部。2022年以来,提拔“85后”“90后”副科级干部18名,在一把手岗位的“85后”“90后”干部达到23名。同时,建立组织部门与统战、妇联等部门单位联动工作机制,加大“三方面”干部择优选拔、分类培养、统筹使用力度,提拔女干部54名、少数民族干部4名、党外干部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