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四“微”一体 推动服务水平“大提升”

今年以来,安定区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把“大党建”的合力转化为“微治理”的成效,打造集微团队、微实事、微心愿、微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四“微”一体治理新模式,推动服务水平大提升。

组建“微团队”,实现服务“零距离”。坚持党员示范带动、居民群众普遍参与,对小区居住党员干部、双报到党员、物业管理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进行盘点整合,并积极挖掘有能力、有威望、有热情、有爱心的居民,分类组建矛盾纠纷化解、治安联防、疫情防控、“红管家”志愿服务等“微团队”86个,根据人员组成情况、功能属性、涉及范围主动认领任务,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特长参与小区治理,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890余个,助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办好“微实事”,提升服务“大功效”。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包抓联系小区制度,常态化点对点进行“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利用微信公群、群众意见箱等线上线下民意收集渠道,全面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采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群众验单”模式,服务模式,推动解决小区停车难、物业管理难、环境治理难等小区治理问题380余件,提升居民满意度。

圆梦“微心愿”,拓宽服务“新渠道”。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在辖区重点场所设置“心愿箱”“心愿墙”,广泛收集居民微心愿,发布居民小需求。建立“发布、接单、服务、评价、反馈”全链条志愿服务机制,组织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物业服务公司、社会组织等主动认领“微心愿”,借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爱心桥梁满足群众“小需求”,为26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品等力所能及的帮扶,切实提高弱势群体幸福感。

开设“微课堂”,构筑服务“连心桥”。开设居民教育服务“微课堂”,推荐优秀党员干部、“两优一先”获得者等到社区进行宣讲,分享个人、集体先进事迹、谈感人故事,引导社区居民学习典型、争做先进;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借助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小区为单位,开展民族团结政策宣讲、医保政策咨询等,向居民及时输送党的理论政策、社区服务最新资讯、疫情防控政策等信息,实现居民教育服务多元化,拉近党群“邻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