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山乡:推广“百亩田” 拓宽“致富路”

走进青岚山乡的“百亩田”示范基地,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变身丰收田。整齐的田垄间,玉米迎风生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望着这喜人场景,上坪村党支部书记史国抓起一把黝黑的泥土,感慨道:“这肥沃的土壤,是土地对我们辛勤耕耘和科学治理的最好回报!预计这片‘百亩田’今年能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以上。这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我们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账!”

图片

今年以来,青岚山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基层群众议事会,探索实践“村均百亩田+土地托管”的发展模式,统筹整合资源、经营主体专业运营,走出了一条“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收益共享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支部统领 撂荒土地焕新生

“这片地荒了两三年,杂草比人高,没想到现在种上了马铃薯,长得这么好!”站在青岚山乡大坪村的“百亩田”里,村民看着连片种植的马铃薯,难掩欣喜。这是青岚山乡以党支部为核心激活土地资源的生动缩影。

图片

青岚山乡通过“集体统筹+社会资本+精细管理”模式,建立“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机制,由村集体统筹规划流转村内百亩连片耕地,将土地托管给具备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营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并配套落实地膜、种子等政策扶持,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青岚山乡累计签订流转协议226份,流转土地2063.53亩,种植马铃薯899.31亩、玉米675.51亩、小麦359.71亩、中药材银柴胡129亩。

图片

创新模式 托管机制增合力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人力、物力资源优势,进行集约化生产,能够确保“村均百亩田”收益,待年底完成收获销售后,再由村集体精细核算种子选购、地膜化肥、收获销售以及人工、机械等成本费用,每项支出均建立了支出台账。为新型经营主体付清成本费用,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同时,由村监委会主任牵头,成立监管队伍,建立严格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在带动村集体和合作社共同增收的同时保证种植质量。

示范带动 集体增收惠民生

“过去,我们种植的旱地农作物‘靠天吃饭’,产量低,还跟不上市场行情。”青岚山乡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冉勇道出了曾经的困境。

图片

为破解这一难题,青岚山乡通过发展“村均百亩田”,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分散经营效益低的问题,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收,形成风险可控、收益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村集体在资源整合和示范引领方面的优势,带动各村积极培育适合的特色产业,既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又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还能够利用收益为村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预计到年底全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62万元左右,村均经营性收入增收达到8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