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钩驿镇:“零碎田”变“聚宝盆” “百亩田”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称钩驿镇坚持把土地整合利用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以撂荒地整治和耕地挖潜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行“百亩田”发展模式,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图片

盘活资源,推动集约利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采取“村民议事+党员带头”的方式,组织镇村干部逐社逐户摸排闲置土地情况,动员群众整治农村撂荒地、新增补充耕地,成功流转土地1590亩,整治撂荒地370亩,各村按照“村集体投策、合作社投机、农户投劳”的模式,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在白杨村,村党总支通过整合撂荒地和零散土地,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荞麦。“以前这些地都是零散的,村民自己种,产量低、效益差。现在通过村集体流转,统一规划种植荞麦,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党总支副书记李继白介绍。


图片

强化服务,激发种植动力。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由村党组织书记牵头,开展“田间课堂”,统筹协调农资筹备、技术指导、机械调配等工作。种植过程中,积极与区级农技部门对接,争取技术指导,并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成志愿服务队,累计到田间地头开展田间管理40余次。“以前种马铃薯就凭老经验,施肥浇水全看感觉,病虫害来了更是手忙脚乱。今年村里经常带专家和党员志愿者来地里帮着看苗情、教方法,你看这今年的马铃薯长得多壮实”。阳坡村种植户夏军荣蹲在自家流转给合作社的田埂上,指着连片的土豆田笑得合不拢嘴。这种“党员带头、群众跟进、共同致富”的良性循环,有效激活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图片

联农带农,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群众受益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根本目标,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收益分红等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周边群众提供稳定务工岗位。在周家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何龙说:“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我们,他们优先在合作社务工,播种、管护、收割都能干,一年下来光工钱也不少挣。”村民在一旁笑着点头:“是啊,守着家门口挣工钱,比原来自己种划算多喽!还能带带小孙子。”

下一步,称钩驿镇将以“百亩田”模式为切入点,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资源资产,培育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