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五清三落实一保障” 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精准滴灌“管道”作用
发布时间:2016-04-06 08:01:02 新闻来源:本站编辑
安定区把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和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平台,紧盯脱贫目标和“853”挂图作业,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做到“五清三落实一保障”,切实发挥在精准扶贫中的精准滴灌的“管道”作用。
“五清”,即要求驻村帮扶队员扶贫政策清、村情户情清、对象识别清、帮扶措施清、台账进度清,吃透政策、摸清底数、清楚程序,保证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任务精准推进。一是扶贫政策清。围绕省市区制定出台的“1+17”、“1+16+5”、“1+16+6”精准扶贫方案,采取领导授课、专家辅导、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分6期对135个贫困村和157个非贫困村1107名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同时,先后3次召开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交流工作、借鉴经验提供有利平台。二是村情户情清。组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传达省市区委和乡镇党委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开展调研,深入走访农户,掌握全村贫困人口、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困难问题等情况,找准贫困村、贫困户的共性问题和个性特点,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三是对象识别清。严格对照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标准,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精准识别程序,结合安定实际,运用“五必进”(即对五保户中有安全住房需求的、一二类低保户中有安全住房需求的、三四类低保户中符合国家扶贫标准的、因病因灾因学因残致贫返贫的、收入低于当年国家贫困线但在建档立卡时遗漏的五类农户必须纳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六不准”(即对整户外出两年以上有固定收入且土地撂荒或流转了的、城区镇区有商品住房或经营门店的、属现任村干部家庭的、户内有财政供养人员的、拥有小轿车或大中型营运车辆的、经商办企业的六类农户不准纳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四优先”(即将收入高的、住砖瓦房的、子女完成学业的、家庭成员中无重大疾病的四类贫困户优先作为脱贫退出对象)的精准识别方法,保证建档立卡有进有出、精准识别。四是帮扶措施清。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为每户贫困户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打好“1+2+X”组合拳(“1”即针对主要致贫原因落实帮扶措施,“2”即针对次要致贫原因落实帮扶措施,“X”即根据贫困户其他脱贫需求,落实“1+17”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五是台账进度清。及时掌握贫困农户动态,对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进行更新,全面落实平台建设“八个准”、村级作战“五张图”、贫困农户“三本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和落实时限,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水平和脱贫状况,采取“一核对、五统一”的办法,对贫困对象的各类信息及时核对,实现对贫困户信息的即时查询和实时管理,确保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三落实”,即落实驻村时间、落实帮扶任务、落实党建责任。落实驻村时间。制定出台《定西市安定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请销假和签到制度,保证工作队成员每年220个工作日以上和驻村时间达到160天以上的要求落到实处。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工部(区扶贫办)定期不定期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周电话抽查1次,每月明察暗访1次,及时了解掌握队员的到岗履职情况。落实帮扶任务。督促引导各驻村帮扶工作队“上接天线、下接地线”,按照“水路电房、输加种养、教培文卫、迁保贷商”16字诀,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条件改善、能力素质提升“五大攻坚行动”,切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落实。落实党建责任。第一书记按照职责定位,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建设功能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指导贫困村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民事村办,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一保障”,即强化服务保障。根据考核等次和驻村帮扶工作实际先后4次调整充实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178名。区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新建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区委组织部按每村5000元标准,为292个村配备了床铺、被褥、炊具和取暖设施等设备。督促各派出单位落实省市区相关规定,发放差旅费、伙食补助等费用。同时,坚持把脱贫攻坚业绩作为干部评先选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有2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被评为全市“十大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65名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得到提拔重用。
(撰稿:张笑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