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严把“五个关口”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
发布时间:2017-09-06 19:03:59 新闻来源:本站编辑
今年以来,安定区不断加大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力度,严把“责任、管理、问责、保障、整改”五个关口,实现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常态化长效化,确保驻村帮扶工作队及时到岗到位,切实发挥作用。
一是严把责任关口。及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以落实主体责任为重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靠实了乡镇党委、派出单位和工作队员的责任。督促各乡镇党委切实承担起管理主体责任,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建办主任履行好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职责。各派出单位切实履行好协助管理职责,不折不扣落实“选派干部与单位脱钩”的要求,有效解决选派干部“两头跑、难兼顾”的问题。同时督促各帮扶工作队成员严格按照《定西市安定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规定,坚持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认真履职尽责,实现真帮实扶。
二是严把管理关口。今年以来,各乡镇党委全面落实管理监督主体责任,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工作台账,严格执行日常管理“四个一”和工作报告等制度,落实驻村帮扶干部请销假必须通过乡镇党委书记审批的要求,对工作队帮办实事、协调项目、宣传政策、驻村时间以及遵守纪律等情况形成客观纪实,着力在“常”上下功夫、“细”上求实效,切实解决“两不管”、“管不实”的问题,真正把工作队抓在手上,统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各派出单位在统筹安排好本单位工作的基础上,让选派干部全脱产开展驻村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经常深入实地了解掌握工作队工作生活情况。19个乡镇均建立起了“四个一”管理台账,并每月定期向区驻领办上报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到岗、请销假、抽查日志等情况。
三是严把问责关口。建立完善上下联动、多管齐下的督查机制,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跟踪督查的方式,实现督查工作常态化。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工部抽调专门人员,采取电话抽查、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乡镇党委也层层传导压力,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督促检查责任靠实到乡镇党建办。同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的意见》,对督查时未到岗的帮扶队成员进行处理,并严肃追究所在乡镇党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项督查5次,电话抽查2236人次;召回工作队员5名,约谈乡镇党委书记19人次,约谈区直派出单位负责人11人次,约谈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32人次。
四是严把保障关口。近年来,区上每年筹资2000多万元,提升改造村级综合服务中心80个,在乡镇和村上配备必要的食宿设备,区财政从2015年9月开始,已列支78.12万元为区直单位派出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发放乡镇工作津贴,为驻村帮扶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服务在村,落实驻村值班、民事村办等制度,开展服务群众工作提供保障。各派出单位大力支持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工作,充分发挥单位资源优势,积极争取项目、帮办实事。区上始终将正向激励和负向惩戒相结合,按照提拔重用一批、推荐表彰一批、重点培养一批的方式,对精准扶贫工作中流了汗、出了力、作出突出贡献、脱贫实绩特别显著的优秀帮扶队成员优先提拔重用,对出工不出力、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帮扶队员的坚决不用。近年来,全区127名扶贫业绩突出的工作队成员得到提拔,17名帮扶队成员受到表彰奖励,重点培养后备干部49名。
五是严把整改关口。区驻领办和各乡镇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对通报的问题及人员,结合平时掌握情况,逐条逐人对号入座,认真查找原因,切实加以整改,不断推动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从“宽松软”向“严紧硬”转变。同时将通报问题纳入驻村帮扶工作队个人年终考核,对通报人员年终一律不得评先选优,并严格兑现奖惩,对21个落实管理责任不到位的相关部门和乡镇,视情节对其责任人给予专题约谈、通报批评、谈话诫勉;对32个到岗不及时、履职不认真、工作不到位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责成本人向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作出书面检查;对4个“四个一”台账建立不完善、工作日志调阅不及时、请销假制度落实不力的乡镇,责令乡镇党委和党建办限期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