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进一步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各级党组织聚焦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等问题,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目前,仍有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中存在怕出错怕担责的思想顾虑,究其原因主要是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界限把握不够精准、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等。

        为此,对于我们安定区基层干部来说,要坚持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着重要在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容错界限、坚持能上能下等方面下气力、用功夫,努力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切实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充分激励广大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解决好“不想为”问题。要坚持综合施策,多点发力,最大限度地释放激励效应。一要运用好精神激励。对各项重点工作设立单项奖,对受到中央或省委、省政府表彰的部门和主要负责人有一定的评先选优权限,主要负责人可以直接评定为优秀,进一步为干了事、出了力的干部给予肯定。二要运用好物质奖励。让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奖金和实惠,并在职级并行过程中,打破之前达到最低任职年限就必须晋升的惯例,根据工作实绩、德才表现、职责轻重等因素综合考虑,让努力干、加油干、争优秀成为常态。三要运用好政治激励。对在落实重点工作中成绩突出和敢于担当的干部,可给予优先提拔使用、调整到重要岗位、列入后备干部等多层面的鼓励形式,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位子。

        二是明确容错界限,解决好“不敢为”问题。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和“容错纠错”五项基本原则,为创新者护航、为敢干者撑腰。一要注重日常防范。加强干部关爱提醒,有原则、经常性、近距离接触了解干部,及时掌握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对出现的认识误差及时提醒校正,坚决防止小问题发展成大错误。二要出台界定标准。要进一步细化完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正确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徇私的界限,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情况,对干部的失误进行综合分析。三要保护作为干部。在宽容失误和支持创新的同时,建立调查核实机制,对恶意中伤、造谣生事等干扰创新的行为,坚决严惩,既不让改革创新者蒙冤受屈,也不让违法乱纪者蒙混过关。

        三是坚持能上能下,解决好“不会为”问题。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既能弥补干部管理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一要把严能上关口。要坚持能者上,对群众认可度高、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二要畅通能下渠道。要通过制度把那些存在问题或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调整下来,真正达到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效果。三要调整下的心态。要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促使干部“在状态上、不在状态下”成为一种常态,努力形成“既能随着工作上、也能随着工作下”的良性机制。(李佳)

        来源:安定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