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巩驿镇:践行“234”模式 领航人才追赶发展新动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近年来,西巩驿镇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围绕人才振兴和产业发展,在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等方面实施“234”工作法,构建了全覆盖、多渠道、宽领域的人才带动引领工作格局,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发挥明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构建两条人才培养通道。一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聚焦全镇发展需要,实施科技能人引进工程,紧盯本镇外出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在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方面持续发力,投资0.2万元打造铧尖村人才示范创建基地,将15名返乡致富青年全部聚集在产业发展链上,逐步形成了科学技术能人、电商销售能人和产业发展能人的循环发力的人才培养链条。二是大力培育本土人才。严格选拔标准,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中“优中选优”,培养开发了一批作风过硬、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符合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农村实用人才的新型职业农民,并将其中6名优选人才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

  促进三项任务科学发展。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建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确保发挥好“土专家”、“田秀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作用。截至目前,全镇储备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共565人,各类乡土人才上门现场指导贫困户800余人(次),创办专业合作社20多家,带动160余户贫困户稳定致富。二是助推特色产业有序发展。乡村要振兴,产业人才是关键。全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鼓励和支持乡土人才返乡创业,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马铃薯、牧草、蔬菜等产业人才“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了一支能够承载全镇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队伍。三是改善农民群众精神面貌。选拔民间技艺类乡土人才17名,鼓励乡土人才组建行业协会,成立艺术服务团、文明宣讲队等6个。开展技能技艺进乡村活动,将新时代新文明新风尚融入节目表演,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镇新时代文明宣讲队先后深入安乐村、中驿村、南河村等6个村进行文艺演出,举办各类活动15场(次)。

  落实四项机制提振信心。一是优化学习培训方式。通过实施研讨交流、访谈请教、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观摩取经等多种培训,有效解决了各类人才培训方式手段单一、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有效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落实风险保障机制。制定出台了《西巩驿镇产业发展五年规划》《西巩驿镇产业发展风险化解方案》等机制,积极对接全区马铃薯、牧草产业企业,先后为7家种植大户和合作社铺路搭桥,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三是严格兑现考核奖励。从农村实用人才中择优评选了10名具有一技之长、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给予了表彰奖励,充分激发乡土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营造干事创业氛围。镇党委千方百计为返乡创业人员干事创业创造条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乡土人才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大力宣传产业发展先进典型事迹,积极营造他们干事创业、经受磨练的浓厚氛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区各类项目建设,吸引更多乡土人才在西巩驿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