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镇:“引育用”打通乡村振兴“人才关”
发布时间:2022-03-15 22:29:06 新闻来源:本站编辑
近年来,凤翔镇为有效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人才“引育用”机制为牵引,不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和队伍建设,为全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广开门路“引人才”,为乡村振兴严把“选人关”。积极探索“党建+”模式,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积极引进乡土人才,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全镇目前引进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21家、培育种养殖大户259家,持续深化“双进双促”模式,从致富能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中储备培养后备干部162名,鼓励12名村“两委”成员领办新型经营主体,8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强化了产业链上优秀人才的带动作用,为发展增收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施策“育人才”,为乡村振兴严把“业务关”。拓宽育才途径,加大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水平乡村人才队伍。一方面,以产业技术能手、种养大户、返乡创业人才等为重点,每月组织开展种养殖方面技术培训,并加大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真正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推动现代产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加强交流学习,3月4日、3月5日,组织全镇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等赴临洮、渭源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学习产业发展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了眼界、理顺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极大提高了各类人才整体素质。
因地制宜“用人才”,为乡村振兴严把“能力关”。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积极引导人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李家咀村陈克俭建设日光温室60座、塑料大棚120座,带动40余名农户种植反季节蔬菜,为发展“川河”经济贡献了力量;丰禾村赵永平建设了以脱毒马铃薯繁育、种植、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园200亩,带动农户种植马铃薯3000亩,人均收入达9000元以上,56名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全力打造了“丰禾薯”特色品牌,今年将继续扩大产业园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张家庄村安志恒打造了200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带动53户农户发展订单种植,全力创建出乡村人才振兴发展的最优生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