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峡湾乡:“人才+”模式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发布时间:2022-04-02 21:21:52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石峡湾乡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积极探索“人才+”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教育培训、强化管理、示范带动等措施,持续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人才+党建”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坚持“内育”与“外引”相结合,以党建为引领,注重从优秀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返乡创业等群体中,挖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人才,持续为基层队伍注入新活血液。注重打造乡土拔尖人才后备队伍,将具有专业特长、致富带富能力较强的人才纳入乡土人才后备库,培养乡土人才24名,发挥他们在带强产业发展、带领技艺提升、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突出“头雁”效应,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大力实施“能人强村”工程,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按照“一升一降一强”要求,进一步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派专职化书记3名,全乡11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到100%,换届后书党组织书记年龄45岁以下人员比例由28%上升47%,大专及以上6名,3名支部(副)书记领办合作社3家,2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人才+产业”,谱写乡村振兴“新局面”。立足全乡打造“一心两线三流域”和“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并举、循环发展”的产业布局,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发挥人才聚合效应,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培养一批带头创新创业、带动农业发展、带头勤劳致富的关键人才。马铃薯产业方面,按照“一心两线三流域”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5名种植乡土人才领办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打造集产业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提升为一体的石峡湾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一心和马塬路沿线和巉郭公路为两线的万亩马铃薯片带,带动三流域全域种植马铃薯4万亩以上。草牧产业方面,扶大扶优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转变生产方式加快草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载体,建成百头母牛繁育基地1个,培育新型饲草种养殖示范户56户,建成千亩优质牧草基地3个,推广草牧机械75台(套),带动发展家庭养殖场1个,发展规模养殖示范户25户。
“人才+培训”激活人才“源动力”。立足乡村发展规划,聚焦乡村振兴目标,通过集中授课、实地参观、线上学习等方式,组织农村党员、村组干部、网格员、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返乡青年等进行专门培训,开展以政策法规、经营管理、乡村治理、农村实用技术等为课题的培训10余次200余人,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人才素质能力,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扎实推进“能人治村”和农村“领头雁”工程,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共组织马铃薯种植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等专题培训20余期,覆盖人员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