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超:感恩创新苦干 勇毅追赶奋进

感恩创新苦干   勇毅追赶奋进

专访定西市委书记  戴超

记者:戴书记您好!请结合市情和工作实际,谈谈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是如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甘肃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戴超:定西市现有汉、回、藏、东乡等3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共3.69万人,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甘肃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不断开创全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市县(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与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一体运行,建立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年度报告民族宗教工作制度,提高民族宗教工作在县(区)领导班子工作年度考核中的比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建立市民宗委委员制及委员单位工作制度,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战、民族宗教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全力配合、齐抓共管的新时代民族工作良好局面。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制定下发了《定西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实施方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国民教育全过程。各级党委(党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理论中心组必学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必修课, 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典型宣传等形式的社会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系牢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各级各类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不断坚定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少数民族人口、1个民族乡镇、3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部实现脱贫,摘掉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近几年争取到各类民族专项资金1600多万元,实施交通、水利等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各族群众收入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养殖、劳务、餐饮、商贸等已成为增收的重要来源,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各民族适龄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中职学校和高等院校录取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不断上升。加大对民族乡村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卫生院(所)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紧紧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开展以“送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花开正芬芳”等先进典型专题访谈,传播民族团结定西“好声音”,编排“石榴花映定西红”歌舞剧,拍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题片。充分发挥定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洮岷花儿、陇中小曲、民间剪纸等民俗民间文化,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定西剪纸、巴当舞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红色教育基地1处、民俗展览馆2处及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7个、主题展览馆1个、主题广场10个、主题街道10条、主题社区10个,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

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年度考核,高度重视防范民族领域各类重大风险隐患,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不忽视任何一个风险,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这些年来,定西市没有发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隐患,有效维护了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记者: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极大地激励了乡亲们早日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信心。如今,曾经“苦甲天下”的定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已取得历史性成就。那么,定西市将如何推动民族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戴超:近年来,全市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始终紧盯“稳面提质、破点进位、暖心满意”三个方面,民族乡村发展质量更高、速度更快,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接下来,我们将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加大脱贫人口劳务输转力度,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通过多种方式吸纳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深化“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推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行产业融合促团结进步举措,充分发挥全市各族群众牛羊养殖产业主体多、规模大、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支持,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鼓励就近带动各族群众“抱团发展”。激发各族群众经商意识,扶持发展小作坊、小手艺、小手工、小买卖、小摊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产业聚集吸引一批、乡村振兴发展一批、推进“双创”孵化一批、鼓励经营扶持一批“五种模式”,推进“创生个”“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让各族群众主动参与的市场主体“多起来”“强起来”“活起来”,实现量、质、效的倍增。

记者:近年来,定西市对照省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要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全局性工作,正在扎实推进“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建设。那么,定西市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显著成效?

戴超:我们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准确把握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中关于“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了《定西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片一线”行动方案》,努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巩固片”、着力创建“洮河沿线民族团结进步提升线”。我们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典型作用,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15个模范集体和30名模范个人。目前,我们已成功创建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3个全省示范区(单位),连续五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命名活动,审批、命名了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14个示范单位、151户示范家庭、5个教育基地。我们坚持每年举办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培训班,不断提升各级干部民族工作政策理论水平,为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坚持经常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互观互检活动,到创建工作先进市州、县区观摩学习,确保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方向、有样板、有抓手、有载体、有平台、有成效。

记者:展现新作为,喜迎二十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新征程中,请问定西市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戴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广泛汇聚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团结伟力。

筑牢思想之基,凝聚发展合力。我们将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坚定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切实以“思想同步”引领“行动同频”。以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重点对象,大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石榴籽”工程,持续办好“石榴杯”文艺演出、书画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百场万人”大宣讲等活动。尤其是要注重激发携手奋进之“志”。落实好“两聚力三强化一抓实”追赶发展方略和“一纲八目”重点任务,以感恩创新苦干、勇毅追赶奋进的精神,提高各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团结一心谋发展。

加快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坚持精准方略,对贫困人口中的“困中之困、贫中之贫”予以重点扶持,如期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郑重承诺。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同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将着力实施“强乡镇、强村组、强产业、强基础”发展行动,做到不仅“不掉队”,而且要发展更快一些、质量更高一些、生活更好一些。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力度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形成“标杆”带动效应;加大现代农民培养力度,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致富队伍,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高素质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将着力打造若干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社,在全市乃至全省发挥引领示范效应。我们将着力抓好公共服务提升工作,持续优化学校结构布局,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持续加强民族乡村卫生室和民族医药发展扶持力度,全力保障各民族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积极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保障政策,持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兜实兜牢社会保障底线。

加强治理效能,推动共同进步。我们将着力提升品牌效应,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全面贯彻落实《“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联创共建工作实施方案》,力争到 2025年7县区全部创建为省级示范区,国家级示范区达到3个以上。同时,拟将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由部门命名升格为由市委、市政府命名,成立市县两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指导中心,并把创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提高创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我们将着力加强社区民族工作,在完善推动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上持续用力,加快构建“一个信息平台+一支管理队伍+一条法律服务热线”的“三个一”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活动,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我们将着力彰显法治理念,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涉民族事务联合执法和综合监管机制,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和社会氛围。

 

来源:定西党建网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