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着力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

安定区以培养“服务型”大学生村官为目标,坚持教育从细、管理从严、培养从优原则,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注重政治上关心爱护、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体贴照顾,锤炼了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素质高、服务绩效好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一是注重培养,提升能力素质。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及时熟悉农村情况、掌握工作方法,建立“1+3”帮带培养制度, 由一名区委组织部干部、一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名村干部与每名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带动带领他们练胆识、长本领,解民情、办民事,提能力、积经验,不断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聘用期间,区上每年安排1-2次岗位培训,组织开展大学生村官政治理论、法律科技、专业知识和农村政策法规等系统培训2200余人次,积极组织选送优秀大学生村官参加上级部门赴外培训46人次,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今年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将78名在岗大学生村官编入驻村帮扶工作队,并开展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专题培训,增强服务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同时,在大学生村官队伍中开展以老带新,使新到岗大学生村官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农村工作环境,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完善制度,靠实工作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对驻村值班、日常管理、任务落实等作出严格规定,保证大学生村官履职尽责、安心工作,同时要求不得随意借调大学生村官;建立分工负责制度,明确每名大学生村官负责所在村的一项或几项工作任务,赋予实岗实职进行“压担式”培养;建立工作记实制度,为每名大学生村官配发工作日志、民情日记和学习笔记,督促大学生村官还原履职过程,实现常态化、动态化和规法化管理,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日常表现;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每位大学生村官定期亮目标、亮责任、亮举措,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公示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上级检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推动制度落实,强化职责分工,明确任务目标,促使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三是强化保障,解决困难问题。为确保选聘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呆得住、干得好、有成效,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官安置费用、工资福利和下乡补贴等待遇,区委组织部为每村拨付5000元补助资金,配备食宿设备,改善生活条件,保证大学生村官工作在村、生活在村、服务在村,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村官归属感。采取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对大学生村官开展谈心谈话,区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召开座谈交流会议等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疏导,全力支持大学生村官积极履职、大胆工作。

四是加强考核,促其健康成长。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每月向乡镇党委、每季度向区委组织部汇报工作、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情况,接受平时考核评定。坚持群众导向和服务导向,突出发展业绩和服务业绩,每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评,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采取大学生村官自评、村民评价、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评价的多元考评方式进行考核。重视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将考评结果作为续聘、选拔的重要依据,对成绩优秀、群众认可度高的大学生村官或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干部优先推荐考录选调生、省市直单位和提拔使用,已有6名大学生村官提拔为副科级干部、6名考录为选调生、30名考录为国家公务员、8名考录省市直单位,充分调动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

(撰稿人: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