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坚持强基固本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安定区立足新常态、把握新形势,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落实党建责任,强化工作落实,实行重点突破,不断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和“三链”建设,采取“四抓”措施,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着力打造保障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一是抓党建责任落实。根据全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大会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各常委点评的问题以及自身查摆的问题,制定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问题、任务“三张清单”,明确党组织书记研究谋划、汇报衔接、推动落实、督查调研、强化保障、建章立制等6个方面责任,明确整改问题,细化工作任务。各乡镇对“三张清单”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细化工作措施,实行销号整改。不断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加大抓乡促村力度,强化乡镇党委抓村的直接责任,加强对村级党组织的督查指导,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健全督查、约谈、提醒、通报、问责、考核等制度,进一步靠实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党务工作者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是抓重点难点工作突破。按照“123”的工作要求,抓重点、破难题,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1:即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这个核心任务。实施能人引领,按照“一好双强”标准,大力选拔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年龄大、群众意见大、不能胜任工作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予以调整,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鼓励引导村党组织书记带头流转土地,带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2:即抓好民事村办和后进整顿两项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民事村办,严格落实乡村干部驻村值班、民事代办、民情走访等制度,推动干部力量下沉,保证每天至少有1名乡村干部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值班,努力做到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矛盾化解不出村,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对确定的5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以加强班子建设为突破口,制定整顿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建立整顿转化台帐,集中力量进行整顿转化,着力解决作用发挥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等问题,保证整顿转化成效。3:即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三个难点问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探索推行企业帮扶、合作社经营、电子商务等模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服务群众水平;进一步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执行情况,监督村委会等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主动收集和认真受理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建议等职责,全面推行“六议三公开”工作法,保证村务工作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维护村集体利益和广大村民利益;以今年脱贫的65个贫困村为重点,及时调整驻村帮扶工作队,进一步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理,靠实乡镇党委管理使用职责,严格执行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出勤到岗、请销假、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精准“滴灌”作用。

三是抓各领域统筹推进。社区党建全面推行社区大工委制和共驻共建协调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机关党建重点抓好《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落实,规范基础性工作,使机关党建始终走在前列。教体、卫生系统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健全机制,通过抓党建更好地促进中心工作,提升服务水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以健全组织、理顺机制为重点,坚持一手抓组织覆盖、一手抓作用发挥,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团结凝聚职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方面搞好服务、发挥作用。同时,加大高原夏菜行业协会、高强度螺钉公司等典型的推广力度,树立党建品牌意识,在培育典型、创建特色、打造亮点上下功夫,力争在每个领域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立得住的党建亮点,解决特色不突出、品牌亮点少的问题。

四是抓基层党建支撑保障。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补助标准,加快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进程,以今年脱贫的贫困村为重点,新建、改扩建、维修一批村(社区)阵地。对今年新建改扩建维修(社区)阵地,及早规划建设,整合金融服务、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资源,保证村级活动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平米,社区活动场所面积不少于300平米,打造服务群众的综合阵地。配齐配强乡镇党建办主任和组织干事,专抓党建,具体负责业务指导和任务落实,保证有充足的人力和精力抓基层党建工作。

(撰稿: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