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四个突出”积极破解人才发展难题

安定区着眼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措施,着力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等方面创新突破,保障各类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一是突出政策导向,破解“引才”难题。针对安定区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引进难度大,特别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的现状,注重从人才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进一步健全人才政策机制,修订完善《定西市安定区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试行)》、《定西市安定区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办法(试行)》、《定西市安定区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安置办法(试行)》等七个办法,对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急需人才,打破限制,开通“绿色通道”,解决落户、住房、医疗、家属工作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真正让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今年以来,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55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3名。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名。

二是突出人才需求,加大“育才”力度。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分行业、分领域进行人才需求分析,加快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特色产业等人才的培育。针对我区事业单位特别是医疗卫生单位人才紧缺的实际,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选派优秀年轻骨干到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医院等机构学习交流,培养一批行业骨干人才。针对农村发展需求,一方面,充分发挥马铃薯、草畜产业等实训基地作用,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依托定西理工中专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盘活人才存量,实现人才总量与素质的“双提升”。目前,已培训各类人才13315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2814人次,电商人才1050人次,选派参加市级以上及赴外培训399人次,区委党校培训700人次,乡镇培训8352人次。

三是突出作用发挥,增强“用才”实效。始终坚持以用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专长,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因才施用,把熟悉经济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派到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城市发展等主战场,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增添动力;把教育、卫生、农业人才选派到农村学校、卫生院和农村一线锻炼,为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把优秀党政人才配置到急难险重的关键岗位,进行锻炼,进一步提升领导能力和水平。聚焦脱贫攻坚,实施“双联”行动人才支撑计划,推动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奋发作为、建功立业,真正让有限的人才发挥最大的效能。目前,已选派5名市区农口单位技术人员挂任科技副镇长、镇长助理,选派450名科技人员,组成135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派驻到全区135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活动,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6个,牛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65个,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10个。

四是突出服务保障,营造“聚才”环境。实施“一把手”工程,把人才工作纳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完善党管人才责任体系,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推动人才任务落实。健全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预算人才专项资金50万元,保障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工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等机制,充分激发广大人才的内在动力,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同时,大力宣传优秀人才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才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蓬勃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