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四字诀”推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常态化
发布时间:2016-11-22 18:00:14 新闻来源:本站编辑
安定区为全面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引领示范作用,坚持把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争当“五型”党员干部的有力举措,作为落实“定西公民素质提升十大行动”的模范引领,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常态开展,注重实效,促进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夯实基础。
一是研究部署突出“实”。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为契机,推动全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持续深入常态化开展,全面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和引领示范作用。围绕“定西公民素质提升十大行动”实施,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行动的通知》,从强化思想认识、措施落实和结果运用方面对全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从严从实安排部署。明确全区各级党组织在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行动中的主体责任、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其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工作职责和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的参与方式、参与次数及服务时限。各基层党组织都能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可量化、可操作,内容具体、切实可行的志愿者服务行动方案,为全面开展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活动打下好基础。
二是分类指导力求“准”。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推动各级党组织紧贴实际和需求开展志愿者行动,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能力,拉进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共产党员一岗一责“七个一”活动,针对全区不同岗位党员实际,按照农村地区、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窗口服务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医院学校等分类设岗定责,教育引导党员铭记党员身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以“定西市提升公民素质十大行动”开展为契机,按照志愿服务项目对志愿者进行分类,并组建志愿者服务行动队,将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全部纳入到志愿者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各党(工)委深入谋划,加强对下属党支部的分类指导,特别是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城镇建管、环境卫生、帮扶济困、安全生产等不同领域,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防止志愿服务行动内容不贴实际、简单套路。社区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精准帮扶机制,城区机关事业单位根据所在社区居民需求信息,组织党员干部认领项目、“菜单式”服务,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扎根、组织化规范,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
三是活动内容凸显“精”。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全过程,创新方式方法,按需设岗,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搭建服务平台。全面深化“先锋引领”行动,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争做五型党员干部,争当五个脱贫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在致力脱贫攻坚中走在前、做表率。把学习教育与立足岗位做奉献结合起来,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创新学习教育方法,扎实开展“五堂党课”活动,推动学习教育向纵深开展。在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深入实施“双报到”基础上(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到所在社区和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双报到”),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立了“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确定每月5日为各党支部“党员固定活动日”,并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抓好落实。各乡镇党委结合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清理镇区垃圾、到敬老院开展敬老服务、义务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建立活动记录等一系列工作台账,对每名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行动的次数、服务时数进行详细记录,形成定期报告制度。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联络工作站,确定固定场所和兼职联络员,按照“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组织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建立完善工作台账并形成由社区登记填写、街道审核、辖区单位复核的工作程序。截至目前,全区有近6000名党员干部参加志愿者服务行动,实现了志愿服务行动党员干部全覆盖。
四是服务成果运用“严”。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际,采取实地督查与定期报告相结合方式,对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核,推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扎实开展,力求实效。要求每名党员干部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间不少于48小时,并对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党组织和党员评优选先、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后备干部推荐、发展党员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各乡镇(街道)、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坚持季度一小结,半年一总结,辖区内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情况台账定期报区委组织部备案。同时,对未能完成志愿服务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采取限期补课形式,督促每名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真正成效。